受环境、地缘政治、市场表现等因素的影响,金融机构的风控形势日趋严峻。上周,Fazzaco发表了一篇关于英国BBC调查团队披露的汇市经纪商EverFX背后的Milton诈骗网络的内幕的文章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金融机构如何应对日益普及的在线交易、移动交易,以及今年年初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呢?它们是否采取了充分的风控措施呢?5月5日,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,这意味着世界正式进入后疫情时代,而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中,金融机构是否制定了适当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呢?未来几年,金融企业又将面对哪些方面的欺诈风险呢?
普华永道在一篇关于风险与经济犯罪的报告中指出:截至目前,尽管各类风险行为在各项合规政策、内部培训等措施的推动下已经有所下降,但是更大的威胁仍然潜伏着。企业的风控防线仍然很薄弱,尤其是来自企业外部的欺诈行为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危害。
全行业:网络犯罪的威胁最大 vs 金融业:客户欺诈的威胁最大
首先,普华永道此次报告显示,在全行业范围内,诈骗、腐败以及其他经济犯罪指标从2018年至2022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。2022年,受调查的企业中只有不到一半(46%)表示在过去的24个月(2021-2022)里遭遇过某种形式的诈骗或经济犯罪。
然而,尽管各项风控指标在持续下降,但风险事件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仍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。52%的年营收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表示在过去的24个月里受到过风险事件的影响,涉案金额超5000万美元。相比之下,年营收低于1亿美元的企业中,只有38%表示遭受过风险事件,涉案金额也只有100万美元。
那么,这些风险事件都属于哪些类型呢?哪一类型带来的威胁最大呢?
我们通过以下数据可以发现,全行业目前主要面临的三类风险事件分别是:网络犯罪、客户欺诈以及资产挪用。我们将报告中的全行业数据取平均值,与金融业的数据做了如下对比(金融行业的风险事件类型前三中没有“资产挪用”,而是“KYC程序不当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