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大西洋的监管机构正在加强力度,打击数字货币领域的诈骗和欺诈活动,包括所谓的“庞氏骗局”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首次对涉及情感诈骗的行为者采取了法律行动,而德国则关闭了近50家数字货币交易平台,理由是这些平台助长了网络犯罪分子的“地下经济”。
据相关媒体的早期报道,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上周宣布,对五个组织和三名个人提起诉讼,指控他们涉嫌在两个所谓的“虚假”数字货币交易平台:NanoBit和CoinW6上进行“基于信任的投资诈骗”。这种基于信任的投资诈骗,通常被称为“杀猪盘”,是一种欺诈手段,诈骗者通过与受害者建立信任关系,诱使他们投入更多资金,最终将他们的资金全部卷走。
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9月17日的声明中提到,这些犯罪分子在通过社交媒体与投资者建立信任后,涉嫌窃取了近320万美元的资金。
对于这两起基于信任的诈骗案件,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表示,这是其“首次对此类诈骗行为采取执法行动”。
在SEC提起两起新诉讼几天后,德国政府也采取了行动,关闭了47家数字货币交易平台,称这是“成功打击了地下经济中数字洗钱者的基础设施”。
9月19日,中央打击网络犯罪局(ZIT)和联邦刑事警察局(BKA)关闭了这些交易平台,因为它们被用于“犯罪目的”。
监管机构声称,这些平台提供的服务允许用户在没有注册流程的情况下进行交易,也没有遵守标准的反洗钱合规程序或要求。
德国当局表示,这些平台的用户包括勒索软件的开发者、僵尸网络的运营者和黑市交易者,他们利用这些服务将非法获得的资金转换为“常规货币”。
BKA和ZIT提供了一份已被关闭的交易平台名单,并发出了一些严厉的警告。然而,德国当局也试图降低公众对大规模起诉的期望,指出许多犯罪者居住在其他国家。他们强调,他们的努力是为了“削弱和摧毁网络犯罪分子的基础设施”。
除了美国和德国,其他国家也在加强监管力度。例如,中国在数字人民币(DCEP/数字人民币)的研发和试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进展,同时也在严厉打击私人加密货币的活动。中国政府对加密货币采取了严厉的立场,全面禁止了加密货币交易和挖矿活动,同时积极推进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项目。
在亚洲,日本继续完善其加密货币监管体系,引入了更严格的稳定币监管规则,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,共同探讨加密货币监管的最佳实践。新加坡则通过《支付服务法》对加密货币服务提供商进行监管,采取了开放而审慎的态度,推出了监管沙盒计划,允许金融科技公司在受控环境中测试创新产品和服务。
在欧洲,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 (FCA) 将数字资产分为交易类代币、证券类代币、功能类代币三种,对于不同种类的代币进行分类监管。FCA 要求从事数字资产活动的公司必须先进行注册,数字资产活动其他参与者,包括交易平台、支付提供商、托管人和其他中介机构等,都必须获得 FCA 相应许可或相应的豁免。
此外,瑞士联邦政府和金融市场监管局 (FINMA) 采取了积极而谨慎的监管策略,发布了ICO指南,为加密货币项目提供了清晰的监管框架,并实施了新的《金融服务法》(FinSA) 和《金融机构法》(FinIA),进一步完善了对加密资产的监管。
在全球范围内,数字资产的去中心化、无国界性使数字资产监管的国际合作成为必要。各国监管当局和国际组织正积极开展数字货币监管的国际合作,如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 (FATF) 和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 (IOSCO),以改善信息共享。